奥氏体不锈钢,这个几周前还不为人知的专业术语,却因小米的一场发布会邀请而意外走红。 就这样,一个材料科学的专业术语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公众讨论的中心。 网友们不禁又爱上了小米的营销方式。
奥氏体是钢的一种显微组织,通常是在ɣ-Fe中溶解有少量碳的非磁性固溶体。 奥氏体这个名字来自英国冶金学家罗伯特·奥斯汀。 奥氏体不锈钢于1913年在德国引入,一直在不锈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产量和使用量约占不锈钢总产量和使用量的70%左右。 钢种也是最多的,所以其实大家日常看到的不锈钢大部分都是奥氏体不锈钢。
雷军确实是对的。 具有较强的防锈和耐腐蚀性,优良的塑性和韧性,便于冲压成型……这些确实是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但也是几乎所有不锈钢的基本特点。 304不锈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不锈钢,业内也称为18/8不锈钢。 此 18/8 的成分为 18% 铬和 8% 镍。
此类钢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力学性能; 具有良好的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无热处理硬化现象。 在大气中的耐腐蚀性也良好。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便宜。 我们用的普通勺子,不锈钢厨房台面、水盆、拖把杆、晾衣架……都是这种材料制成的。
不过这种材质在酸碱腐蚀严重的地方也会生锈,所以比较讲究的地方(比如我们家里用的西餐刀叉勺子)就会使用比较贵的316不锈钢,也就是18/ 10不锈钢,镍含量较高。 高于10%。 不知道下一代小米手机会不会采用316不锈钢。
虽然这种不锈钢在国内很常见,但“304不锈钢”这个名字却来自于美国。 日本304不锈钢的正式名称是“SUS304”。 市场上常见的标记方式有3种,其中06Cr19Ni10代表按照国家标准生产,S30408代表按照ASTM标准生产,SUS304代表按照日本标准生产。
就手机的金属材质而言,常见的有两种:铝镁合金和不锈钢。 苹果早期使用不锈钢,后来改用铝镁合金。 HTC也一直在使用铝镁合金。 铝镁合金的优点是重量轻、比强度(强度与重量之比)高、散热性好。 缺点是加工成型比较麻烦,表面处理麻烦,价格昂贵。 这是小米第一次做金属机身,所以选择价格更便宜、加工成本更低的304不锈钢是一个更务实的决定。
魅族CEO黄章也在微博回击雷军,解释魅族早在2007年的魅族M6就使用了304不锈钢,MX、MX2、MX3手机的中框也采用了304不锈钢作为骨架。 不过魅族也意识到304不锈钢不耐磨,很容易在表面留下划痕,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大多都做成磨砂面。
一般来说,不锈钢可分为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四大类,其中马氏体强度最高。
奥氏体不锈钢中,碳溶入面心立方结构(铁晶体中,铁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面的中心,不锈钢中铁晶体中的铁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面的中心)钢被一些其他金属原子取代)在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奥氏体中含碳量可达2%,软而韧,塑性好。
奥氏体是固溶体,塑性好,强度低,并具有一定的韧性。 非铁磁性。 因此,鉴别奥氏体不锈钢刀具(常见18-8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看刀具是否有磁性。 当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处于奥氏体状态。
如何获得奥氏体钢? 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在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内存在。 合金钢中除碳外,其他合金元素也能固溶在奥氏体中,扩大或降低奥氏体稳定区的温度和成分范围。 例如,添加锰和镍可以使奥氏体的临界转变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使钢在室温下保持奥氏体组织,这就是所谓的奥氏体钢。
奥氏体304不锈钢,其中“奥氏体”是指金相,金相是金属内部各种元素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金相相将具有不同的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 除了奥氏体之外,还有马氏体等不同的金相不锈钢,304只是一个牌号,表示这种不锈钢内部有色元素的成分和含量。
至于奥氏体304不锈钢价格,目前市场价格为18000元/吨。 18元一公斤,9元一斤。 目前,收废品时,废铁(不是板材)的价格为每斤8元。 这么说吧……不算后处理的话,这个不锈钢的成本比卖废铁还略高一些。